清潔工甘做清掏工25載 在排水維護崗位上堅守與奉獻

白玉晶,女,,1977年6月生,,中共黨員,吉林省遼源市水務(wù)集團公司供排水維護服務(wù)公司排水維護隊隊長,。白玉晶從1998年開始從事城市排水清掏工作,,面對嚴寒酷暑、狂風暴雨,,她從未退縮,,這一干就是25個年頭。在排水清掏這個主戰(zhàn)場上她貢獻了無悔的青春和辛勤汗水,。白玉晶曾榮獲“全國三八紅旗手”“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?rdquo;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等榮譽,。
凌晨3點,吉林省遼源市中心,,白玉晶正在工作,。
系安全繩、拎鐵鍬,、掛小桶,,白玉晶緩緩進入井中。借助井壁上兩三指寬的小突起,,指尖扒著,、踮腳踩著,幾分鐘后,,白玉晶便降到6米深的井底,,淤泥沒過了腿肚。白玉晶用鐵鍬將井底垃圾攏到中間,,以便利用清掏機械手清理干凈,。“清掏,最累的就是爬井,,井里狹窄,,難免磕碰,渾身青紫是常事,。”白玉晶說,。
這樣的動作,排水維護工人每天要重復(fù)幾十次,。“一口井,,連著千家萬戶,咱們得認真對待,。”不到百米,,走到下個井口,,擺放警示牌、開啟排水蓋,,白玉晶邊干邊囑咐隊友,。
“不就是出力氣,有什么難度?”初次下井前,,白玉晶原本頗有自信,。一場大雨,井里的水沒到肚子,。白玉晶咬著牙,,準備彎腰干活,鐵鍬還沒碰到垃圾,,水卻已經(jīng)順著連體橡膠衣領(lǐng)口灌了滿身,。“干啥活都得動腦子。”經(jīng)驗豐富的隊友趕忙指導(dǎo)——下井后,,腿要先伸進管道,,人再順勢跪下,既留出工作空間,,又要挺直身子避免倒灌,。
25年來,白玉晶始終記著這件事,。
井內(nèi)的排水管道直徑不足一米,,長度卻有幾十米,無數(shù)條管道在地下將井與井,、井與居民樓排水管等串聯(lián)起來,。當工人發(fā)現(xiàn)腿伸不進去時,意味著管道需要疏通,。人鉆進狹窄幽暗的管道,,根本無法轉(zhuǎn)身,鏟起一鍬淤泥,,像蚯蚓一樣蠕動倒退,,將垃圾送出去,再爬再退,。“鐵鍬一次最多裝這么一點,。”白玉晶用手比劃著西瓜大小。徹底疏通管道,,往往需要耗費半天時間,。
怎樣減少垃圾運送時間、提高工作效率?白玉晶嘗試過將垃圾堆進鐵桶,,再一腳踹出管道;也試過木箱兩端系上麻繩,,拽出管道……結(jié)果不是側(cè)翻,,就是極易磨損。
屢屢嘗試,,次次失敗,。直到一次逛街,5塊錢的玩具板車給了白玉晶啟發(fā),。
仿照板車,白玉晶請人焊了一個方形鐵架,,安裝轱轆,、架好鐵桶、系上麻繩,,管道內(nèi)外兩名工人相互配合,,清淤、裝桶,、拽出,、清倒、拉回……大大縮短了疏通時間,。聽說自己做的“清掏神器”作為好經(jīng)驗傳到了其他城市,,白玉晶不無自豪,“工人也能搞發(fā)明,。”
在全面保證城市安全度汛的前提下,,她都會義務(wù)幫助過往行人和車輛。遼源市的利源橋河口積水后影響附近學生上學,,每次有孩子想直接蹚水過去,,她都會說:“孩子別急,鞋濕了泡一天太遭罪了,,姨背你,。”大什街、礦北大街積水地段車輛可緩行,,有的車怕熄火跑得急,,蹚過水后車牌子就沒了,不用說被沖到積水中了,。她將撿到的車牌子無償還給車主,,剩余的交到附近派出所等待車主認領(lǐng)。20多年來共撿到1萬多個,。司機拿錢,、物表示感謝,都被她拒絕了,。但她堅毅的身影,,卻時刻浮現(xiàn)在群眾的眼中,。
如今,遼源全市井口超過兩萬個,。近3年,,白玉晶和隊友們累計清掏排水井9萬次,疏通排水管線超3萬米,,全市排水暢通率保持在98%以上,。“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,我們守護著這座城市,。”白玉晶說,。臨近中午,剛剛結(jié)束工作的白玉晶,,拿出自帶的飯盒,,坐在清掏車上吃得很香,“現(xiàn)在和別人說我是‘掏井的’,,我都站得特別直,。雖然辛苦,但這份工作有意思,、也有意義,,值得認真對待、潛心鉆研,。”